用户管理-用户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
发布于:2014-8-12 14:16 作者:admin 浏览:1808 分类:Linux完成用户管理的工作有许多种方法,不过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。和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,这些文件包括/etc/passwd,/etc/shadow,/etc/group等。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文件的内容。
1、/etc/passwd文件是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。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/etc/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,他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。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。他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:
# cat /etc/passwd
root:x:0:0:root:/root:/bin/bash
bin:x:1:1:bin:/bin:/sbin/nologin
daemon:x:2:2:daemon:/sbin:/sbin/nologin
auth:x:7:21: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:/tcb/files/auth:
cron:x:9:16:Cron daemon:/usr/spool/cron:
demouser2:x:504:504::/home/demouser2:/bin/bash
loguser:x:505:505:我是一个LOG管理员:/var/loguser:/sbin/nologin
listen:x:37:4:Network daemon:/usr/net/nls:
sam:x:200:50:Sam san:/usr/sam:/bin/sh
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看到,/etc/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,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,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:
(2) “口令”,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,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,不是明文,不过由于/etc/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,所以这仍是个安全隐患。因此,目前许多Linux系统都使用了shadow技术,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/etc/shadow文件中,而在/etc/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别的字符,例如“x”或“*”。
(3)“用户标识号”是个整数,系统内部用他来标识用户。一般情况下他和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。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 识号是相同的,系统内部将把他们视为同一个用户,不过他们能有不同的口令、不同的主目录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。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 0~65535。0是终极用户root的标识号,1~99由系统保留,作为管理账号,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。在Linux系统中,这个界限是 500。
(4)“组标识号”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。他对应着/etc/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。
(5) “注释性描述”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,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,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。在不同的Linux系统中,这个字段的 格式并没有统一。在许多Linux系统中,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,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。
(6)“主目录”,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,他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。在大多数系统中,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,而用 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。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、写、执行(搜索)权限,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。
(7)用户登录后,要启动一个进程,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,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式,即Shell。Shell是用户和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。
Linux的Shell 有许多种,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。常用的有sh(Bourne Shell),csh(C Shell),ksh(Korn Shell),tcsh(TENEX/TOPS-20 type C Shell),bash(Bourne Again Shell)等。系统管理员能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。如果不指定Shell,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,即这个 字段的值为/bin/sh。
用户的登录Shell也能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式(此程式不是个命令解释器)。利用这一特点,我们能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式,在该应用程式运行结束 后,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。有些Linux系统需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式才能出目前这个字段中。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(psuedo users),这些用户在/etc/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,不过不能登录,因为他们的登录Shell为空。他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,满 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需求。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。
伪 用 户 含 义
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
sys 拥有系统文件
adm 拥有帐户文件
uucp UUCP使用
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
nobody NFS使用
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,更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,例如:audit,cron,mail,usenet等,他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。由于 /etc/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,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,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非常容易地将他破解,因此对安全性需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,独立存放在一个文件中,这个文件是/etc/shadow文件。只有终极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,这就确保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。
(1)“登录名”是和/etc/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
(2)“口令”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,长度为13个字符。如果为空,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,登录时不必口令;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{ ./0-9A-Za-z }中的字符,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。
(3)“最后一次修改时间”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,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。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相同。例如在SCO Linux中,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。
(4)“最小时间间隔”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。
(5)“最大时间间隔”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(6)“警告时间”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。
(7)“不活动时间”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(8)“失效时间”字段给出的是个绝对的天数,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,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。期满后,该账号就不再是个合法的账号,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。
(1)“组名”是用户组的名称,由字母或数字构成。和/etc/passwd中的登录名相同,组名不应重复。
(2)“口令”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。一般Linux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,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,或是*。
(3)“组标识号”和用户标识号类似,也是个整数,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。
(4)“组内用户列表”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,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“,”分隔。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,也可能是附加组。
1、/etc/passwd文件是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。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/etc/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,他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。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。他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:
# cat /etc/passwd
root:x:0:0:root:/root:/bin/bash
bin:x:1:1:bin:/bin:/sbin/nologin
daemon:x:2:2:daemon:/sbin:/sbin/nologin
auth:x:7:21: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:/tcb/files/auth:
cron:x:9:16:Cron daemon:/usr/spool/cron:
demouser2:x:504:504::/home/demouser2:/bin/bash
loguser:x:505:505:我是一个LOG管理员:/var/loguser:/sbin/nologin
listen:x:37:4:Network daemon:/usr/net/nls:
sam:x:200:50:Sam san:/usr/sam:/bin/sh
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看到,/etc/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,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,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:
代码:
用户名:口令:用户标识号:组标识号:注释性描述:主目录:登录Shell
(2) “口令”,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,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,不是明文,不过由于/etc/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,所以这仍是个安全隐患。因此,目前许多Linux系统都使用了shadow技术,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/etc/shadow文件中,而在/etc/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别的字符,例如“x”或“*”。
(3)“用户标识号”是个整数,系统内部用他来标识用户。一般情况下他和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。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 识号是相同的,系统内部将把他们视为同一个用户,不过他们能有不同的口令、不同的主目录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。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 0~65535。0是终极用户root的标识号,1~99由系统保留,作为管理账号,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。在Linux系统中,这个界限是 500。
(4)“组标识号”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。他对应着/etc/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。
(5) “注释性描述”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,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,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。在不同的Linux系统中,这个字段的 格式并没有统一。在许多Linux系统中,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,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。
(6)“主目录”,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,他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。在大多数系统中,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,而用 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。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、写、执行(搜索)权限,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。
(7)用户登录后,要启动一个进程,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,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式,即Shell。Shell是用户和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。
Linux的Shell 有许多种,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。常用的有sh(Bourne Shell),csh(C Shell),ksh(Korn Shell),tcsh(TENEX/TOPS-20 type C Shell),bash(Bourne Again Shell)等。系统管理员能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。如果不指定Shell,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,即这个 字段的值为/bin/sh。
用户的登录Shell也能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式(此程式不是个命令解释器)。利用这一特点,我们能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式,在该应用程式运行结束 后,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。有些Linux系统需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式才能出目前这个字段中。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(psuedo users),这些用户在/etc/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,不过不能登录,因为他们的登录Shell为空。他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,满 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需求。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。
伪 用 户 含 义
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
sys 拥有系统文件
adm 拥有帐户文件
uucp UUCP使用
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
nobody NFS使用
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,更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,例如:audit,cron,mail,usenet等,他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。由于 /etc/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,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,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非常容易地将他破解,因此对安全性需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,独立存放在一个文件中,这个文件是/etc/shadow文件。只有终极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,这就确保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。
2、/etc/shadow中的记录行和/etc/passwd中的一一对应,他由pwconv命令根据/etc/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。
[root@WEB66 etc]# cat shadow root:$6$aitO5uw/7Jyw3Yvn$cM9eAXSGJyFbSuVazoAu3ReuaZ1DO13eiCpQbhmq1Ul2dYw8lVY7C2Ko5uVRWFGIs.pO9KrTCFrS.ENMfwsKg0:15497:0:99999:7::: named:!!:16070:::::: demouser2:!!:16113:0:99999:7::: loguser:$6$S2NiYJo9$my9SunErW1.fcrmyDIBVLxJc8.lnAnAau7/IF./5vqUyEHMQA.tefVYFjengbJ1OgGm8FO2nDjgdC6.JJoKQq1:16113:0:99999:7:7:11656:
他的文件格式和/etc/passwd类似,由若干个字段组成,字段之间用“:”隔开。这些字段是:
登录名:加密口令:最后一次修改时间:最小时间间隔:最大时间间隔:警告时间:不活动时间:失效时间:标志(1)“登录名”是和/etc/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
(2)“口令”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,长度为13个字符。如果为空,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,登录时不必口令;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{ ./0-9A-Za-z }中的字符,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。
(3)“最后一次修改时间”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,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。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相同。例如在SCO Linux中,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。
(4)“最小时间间隔”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。
(5)“最大时间间隔”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(6)“警告时间”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。
(7)“不活动时间”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。
(8)“失效时间”字段给出的是个绝对的天数,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,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。期满后,该账号就不再是个合法的账号,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。
3、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/etc/group文件中。
[root@WEB66 etc]# cat group root:x:0:root bin:x:1:root,bin,daemon daemon:x:2:root,bin,daemon sys:x:3:root,bin,adm adm:x:4:root,adm,daemon tty:x:5: disk:x:6:root lp:x:7:daemon,lp log:x:505:
将用户分组是Linux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。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;一个组中能有多个用户,一个用户也能属于不同的组。当 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,在/etc/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,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,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。用户要访问属 于附加组的文件时,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。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/etc/group文件中。此文件的格式也 类似于/etc/passwd文件,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,这些字段有:
(1)“组名”是用户组的名称,由字母或数字构成。和/etc/passwd中的登录名相同,组名不应重复。
(2)“口令”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。一般Linux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,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,或是*。
(3)“组标识号”和用户标识号类似,也是个整数,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。
(4)“组内用户列表”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,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“,”分隔。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,也可能是附加组。
linux用户管理-用户组
发布于:2014-8-12 14:06 作者:admin 浏览:1682 分类:LinuxLinux用户组的管理
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,系统能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。不同Linux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,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和他同名的用户组,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。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、删除和修改。组的增加、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对/etc/group文件的更新。
用户组(group)就是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(user)的集合体;比如有时我们要让多个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,比如查看、修改某一文件或执行某个命令,这时我们需要用户组,我们把用户都定义到同一用户组,我们通过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,让用户组具有一定的操作权限,这样用户组下的用户对该文件或目录都具有相同的权限,这是我们通过定义组和修改文件的权限来实现的;
举例:
我们为了让一些用户有权限查看某一文件,比如是个时间表,而编写时间表的人要具有读写执行的权限,我们想让一些用户知道这个时间表的内容,而不让他们修 改,所以我们能把这些用户都划到一个组(用chgrp命令),然后来修改这个文件(用chmod命令)的权限,让用户组可读(用chgrp命令将此文件归 属于这个组),这样用户组下面的每个用户都是可读的,其他用户是无法访问的。
1、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。格式如下:
代码:
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[用户组添加后,将用户进行组赋予用chown和chgrp指令]
能使用的选项有:
-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(GID)。
-o 一般和-g选项同时使用,表示新用户组的GID能和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例1:
# groupadd group1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,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。
例2:
# groupadd -g 101 group2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,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。
2、如果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,使用groupdel命令,格式如下:
代码:
groupdel 用户组
例如:
# groupdel group1
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。
3、修改用户组的属性使用groupmod命令。其语法如下:
代码:
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
常用的选项有:
-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。
-o 和-g选项同时使用,用户组的新GID能和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-n 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
例1:
# groupmod -g 102 group2
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。
例2:
# groupmod -g 10000 -n group3 group2
此命令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,组名修改为group3。
4、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,那么用户能在用户组之间转换,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。用户能在登录后,使用命令newgrp转换到其他用户组,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。
例如:
$ newgrp root
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转换到root用户组,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。类似于用户账号的管理,用户组的管理也能通过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来完成。
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,系统能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。不同Linux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,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和他同名的用户组,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。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、删除和修改。组的增加、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对/etc/group文件的更新。
用户组(group)就是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(user)的集合体;比如有时我们要让多个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,比如查看、修改某一文件或执行某个命令,这时我们需要用户组,我们把用户都定义到同一用户组,我们通过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,让用户组具有一定的操作权限,这样用户组下的用户对该文件或目录都具有相同的权限,这是我们通过定义组和修改文件的权限来实现的;
举例:
我们为了让一些用户有权限查看某一文件,比如是个时间表,而编写时间表的人要具有读写执行的权限,我们想让一些用户知道这个时间表的内容,而不让他们修 改,所以我们能把这些用户都划到一个组(用chgrp命令),然后来修改这个文件(用chmod命令)的权限,让用户组可读(用chgrp命令将此文件归 属于这个组),这样用户组下面的每个用户都是可读的,其他用户是无法访问的。
1、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。格式如下:
代码:
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[用户组添加后,将用户进行组赋予用chown和chgrp指令]
能使用的选项有:
-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(GID)。
-o 一般和-g选项同时使用,表示新用户组的GID能和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例1:
# groupadd group1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,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。
例2:
# groupadd -g 101 group2
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,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。
2、如果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,使用groupdel命令,格式如下:
代码:
groupdel 用户组
例如:
# groupdel group1
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。
3、修改用户组的属性使用groupmod命令。其语法如下:
代码:
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
常用的选项有:
-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。
-o 和-g选项同时使用,用户组的新GID能和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。
-n 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
例1:
# groupmod -g 102 group2
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。
例2:
# groupmod -g 10000 -n group3 group2
此命令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,组名修改为group3。
4、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,那么用户能在用户组之间转换,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。用户能在登录后,使用命令newgrp转换到其他用户组,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。
例如:
$ newgrp root
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转换到root用户组,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。类似于用户账号的管理,用户组的管理也能通过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来完成。